“四个驱动”带动“四个转变”让群众健康实惠可触可感——记三亚市卫健系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三亚市卫生健康委立足实际,创新构建“联动促监督、智慧优服务、技术提效能、开放强体验”四大驱动机制,推动监督质效、服务模式、诊疗安全、就医体验实现深刻转变,让群众切实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健康实惠。
联动监督驱动监督质效转变
看病“少花钱”
市卫健委整合三亚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医廉码”“监督码”等监督渠道,精准靶向整治医药领域“带金销售”、公立医院营养食堂不营养等问题。
截至目前,在公立医院食堂推出5元惠民早餐、15元惠民套餐,核定营养餐标准,让患者及家属吃上平价放心餐。持续开展“就医体验官”活动,已彻底整改50名群众体验官提出的涉及服务作用的意见建议38条。监督质效的提升,直接转化为群众医药费用的降低和消费环境的透明化,让群众“看病钱”花得明白、花得值当。
智慧医疗驱动服务模式转变
就医“少跑腿”
依托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市卫健委打破基层用药壁垒。三亚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三亚医院)、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两大医疗集团分别配备1649种和1556种药品品规,涵盖高血压、糖尿病等常用慢性病药,并通过中心药房动态监测、偏远地区前置储备等方式,让慢性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配到所需药品。
此外,“云检验平台”的建成,实现4家公立医院检查检验数据互通互认。2024年9月至2025年5月,检查结果互认达3275次,累计为患者节省检查费用78.25万元,有效避免重复检查。智慧化手段打通了药品配送“最后一公里”和数据共享“孤岛”,让群众配药更方便、检查更省心、花费更节省。
精准审核驱动诊疗管理转变
用药“更安全”
三亚两大医疗集团实现区域处方集中审核全覆盖,构建“机器预警+药师专业判读+闭环整改”体系,自动拦截超量、超适应症、超剂量等各类风险处方逾4万条,问题处方数量同比下降超25%。
同时,部署AI影像诊断中心,利用智能技术为基层医生提供影像诊断参考,如海棠区南田医院居民可远程获得市人民医院级别的影像诊断服务。精准审方和AI辅助诊断的应用,促使用药管理从传统模式升级为人机协同,为群众用药安全筑牢防线。
开放服务驱动健康供给转变
就诊“更便捷”
三亚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等5家机构开设标准化国际(特需)门诊,为外籍人士和高端人才提供预约就诊、健康咨询等“绿色通道”服务。同时,引进日本、马来西亚、瑞典、韩国等多国常驻医师,涵盖神经内科、口腔、中医等领域,满足多元化、国际化就医需求,实现沟通“零障碍”。
加强医疗资源下沉,打破市区和区域障碍,通过“六统一”的制度设计,全面打通上级医院与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用药限制,实现慢性病患者在家门口用上所需药品。开放服务的推进,优质资源的下沉,让健康服务供给从单一模式转变为多元模式,不仅优化了营商环境,也为本地居民带来更便捷、人性化的就诊服务。
市卫健委通过“四驱动”机制,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效切实转化为群众健康获得感。市卫健委将持续深化整治成果,完善长效机制,让健康三亚建设更有温度,为群众健康更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