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卫健委赴广东开展医学人文关怀学习调研
为深入落实三亚市卫健委2024-2025年医学人文建设两年行动计划,提升医学人文关怀内涵,7月16-17日,在三亚医学人文建设指导专家、海南医科大学教授涂爱仙带领下,三亚市卫健委组织各公立医院前往深圳、广州,对三家医院医学人文关怀工作进行专项调研。
深圳市儿童医院:用童趣与温情搭建人文关怀乐园
深圳市儿童医院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服务的全链条,构建起充满温度的儿童医疗生态。医院从环境营造入手,通过色彩明快的空间设计、童趣盎然的装饰陈列,让患儿在轻松氛围中消解就医恐惧——CT室变身“怪兽星球”、MRI检查室化为太空游乐园,让冰冷的检查仪器成为孩子眼中的“探险道具”;“Vcare关爱空间”不仅是患儿的欢乐天地,更凝聚着志愿服务的力量,社会各界志愿者在此提供陪伴、救助等多元服务。
CT室变身“怪兽星球”
医院以“爱医吧”项目为载体,通过灵活薪酬分配、人才奖励机制及进修支持,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更通过心理疏导服务等活动为医护人员减压赋能。深圳市儿童医院院长麻晓鹏表示,“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患者”,正是这种“关照员工即关照患者”的理念,将人文服务贯穿至门诊、住院、手术、社区、临终关怀等全场景。同时,“医疗+社工+志愿者”的联动机制,在童趣化就医环境打造、患儿心理疏导、医护压力纾解等方面形成了专业化服务体系,为三亚市探索儿童医疗社工服务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深圳市人民医院:以标准化建设筑牢人文服务根基
作为深圳市医学人文质控中心挂靠单位,深圳市人民医院的系统化人文建设令人瞩目。其牵头制定的《深圳市医学人文质量管理控制标准(1.0版)》,将抽象的“人文理念”拆解为人文理念、人文质量、人文服务、人文管理四大板块,细化为17个方面的100项可量化、可考核指标,让人文关怀从“软实力”变为“硬指标”。医院以“技术+温度”双轮驱动,通过专科护理品牌打造、门诊流程再造提升服务效率,更将资源整合能力融入人文实践,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样板”。这种将人文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思路,为推动三亚市医疗社工服务的专业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用叙事和协作编织人文服务网络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以党建为引领,将人文关怀转化为扎实的“临床行动”。其创新构建的叙事医学“135”生态模式尤为亮眼——依托“生命健康叙事分享中心”,在杨晓霖教授团队指导下,通过叙事医学培训、“平行病历”书写、“医路微光”故事征集等活动,培育文化专家、试点科室和3支叙事骨干队伍,并落地了“叙事赋能”、“心语虹桥”等5大项目,让医患在故事中加深理解,构建了完整的人文服务网络。
医院组建常态化志愿者团队,志愿服务与医学人文全面融合,打造“医护+社工+志愿者+社会力量+社区组织”跨专业合作模式,构建了“一中心六平台”体系。医务社工部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公益资源枢纽中心”,并成立“仁医慈善基金”,成功链接社会资金为患者提供多方面援助。医院推动区域人文医疗标准化,成为区级医院人文建设的标杆。
两天紧张的学习调研,收获满满,在此基础上,市卫健委将继续深入推进医学人文建设,研讨制定三亚市医学人文质量控制标准,对各医院医学人文情况进行督导考评,举办年度医学人文建设论坛,持续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温度,为健康三亚建设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