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三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对政协第八届三亚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001号提案的答复
农工党三亚市委会:
你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三亚市“医疗集团”高效运行切实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助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意见建议1:对应权责,狠抓落实,谁牵头,谁负责。
答复:市卫生健康委已出台《三亚市紧密型医疗集团建设三方权责清单》,并与市财政局已对医疗集团实施公卫基金实行“打包+评价”管理,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补助资金分配挂钩,市级绩效评价因素分配资金占年度市级财政配套补助资金的10%至15%。对年度市级绩效评价结果后2名的区进行扣款,其中对倒数第1名的区,扣款额度为当年度市级财政配套补助资金的15%,倒数第2名的区,扣款额度为当年度市级财政配套补助资金的10%,进一步落实医疗集团和各区公卫责任。同时,市卫生健康委正拟定医疗集团考核方案,采取年终考核的方式对医疗集团进行绩效考核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与医疗集团资金配置挂钩,推动医疗集团与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之间构建清晰的权责对应关系。
意见建议2:加快健全信息化平台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答复:两家医疗集团已对各基层分院信息系统孤岛问题进行调研,并与省统一建设的基卫系统实施方进行沟通,已帮助崖城卫生院实现放射、超声、心电、检验等单机系统接入基卫系统,医生可以在基卫系统里调阅检查、检验报告,不需要再重复录入患者信息,实现医技系统与基卫系统的互联互通。
由于医疗、公卫、妇幼、基卫系统是由省卫健委统一建设,不对各医院单独开放接口,市卫健委正积极协调省卫健委解决,三亚中心医院与市人民医院以三亚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契机,在智慧医院建设项目中已规划设计完善相关功能,打破公卫、基卫系统壁垒,实现集团内数据互联互通,同时为基层建设影像系统(覆盖放射、超声)、检验系统,使基层主要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为集团内检查、检验互认打基础,同时避免重复录入,提高医生效率和患者就医体验。目前医院信息化项目已完成初设,进入财评阶段,预计2026年底可完成。
意见建议3:学习借鉴省外先进的工作经验,尽快落实《三亚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人员一体化管理实施意见(试行)》。
答复:按照“能上能下”的思路,通过人才轮岗交流的方式,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加快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两家医疗集团至今已下派基层134人次,各分院上派进修人员百余人次。
由于医疗集团涉及市属三级公立医院和区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身份认定不同、岗位标准不统一、岗位聘任管理标准化程度不同,编制外和编制内人员待遇差距大及同一行政区域内不同分院的编制外人员工资差距大等因素,推行人员一体化仍存在一定困难,市卫生健康委将进一步对接各区积极推进集团人员职称评审和晋升,实现一体化管理。
意见建议4:医疗集团总院就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系统六方面统一管理,提前做好谋划和统筹部署。
答复:两家医疗集团已成立专项管理中心并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制定标准化的审批操作手册,明确各环节审批要点和时限要求,审批环节由原6个简化至4个,审批时间从原15-20个工作日缩短至5-10个工作日。已成功搭建集团报销平台,实现总院与分院之间费用报销审批流程线上化。系统具备财务单据在线提交、审批进度实时查询、电子签名确认等功能,减少分院财务人员往返总院次数50%以上。
意见建议5:加强基层分院人才培养,提升基层队伍自我造血能力,形成相对长期稳定的医疗服务队伍。
答复:按照“能上能下”的思路,通过人才轮岗交流的方式,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加快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截至2025年5月两家集团总院在保持下沉人员总量不变的基础上已完成第二批次下沉专家的轮换。结合基层医疗需求,开展临床医学、慢性病管理等“医疗专项培训班”共计30余次。定期举办基层医疗技能竞赛(如心肺复苏、心电图等),以赛促学,对优胜者给予奖励。组织基层人员到总院轮岗进修,重点学习专科技术,进修期间保留原单位薪资福利。在政策制度允许范围内,创新招聘形式,对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三亚户籍,学历可放宽至大专)的取得资格证书或具有初级(士)及以上职称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采取面试方式聘用到各分院岗位工作,为各分院补充人员缺口,提高人员配置工作效率,2024年为基层分院(含急救站)聘用编外人员48人、公开招聘17人,2025年已聘用编外人员4人,新增设5个基层医疗急救站点,招聘人数45人。
三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7月10日
(联系人:苏运施,电话:888361557)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