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专栏>计划规划
  • 标    题:《三亚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布点规划(2017-2020)》规划公示
  • 索 引 号:00823231-6/2021-00326
  • 主题分类:卫生、计划生育、妇女儿童;
  • 发文机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成文日期:2021-09-18
  • 发文字号:
  • 发布日期:2021-09-18
  • 主 题 词:
  • 文件状态:有效;
  • 效力说明:

《三亚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布点规划(2017-2020)》规划公示

更新时间:2021-09-18 17:25:02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三亚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布点规划(2017-2020)》规划公示


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合理健全的分级诊疗制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海南省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三亚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并结合三亚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三亚市域,包括吉阳区、海棠区、天涯区、崖州区4个行政区及育才生态区,总面积为1919.6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7~2020年。

三、规划对象

本次规划的对象集中在公益性、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根据医疗卫生领域分类分为医院、基层医疗卫生设施、专业公共卫生设施三类。本次规划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统称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卫生所(室)统称为村健康服务室。

医院包括各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及中西医结合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卫生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站)、健康服务室等。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急救中心(站)、血站等。



四、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注重需求。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健康权益,让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弱化隶属、城乡统筹。

将各种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的医疗卫生设施纳入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体系中统一规划、设置和布局,实行统一准入、统一监管。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在全市合理布局,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方便、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3.功能齐全、布局完善。

建立功能齐全、覆盖全市区域范围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盲目扩张规模,提高服务质量,走内涵发展道路,面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公平、便捷、经济、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4.分级诊疗、突出重点。

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设施的功能,并建立相互协作关系。突出重点,优先发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重点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设施配置水平,加强农村卫生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分级诊疗、密切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5.医养结合、健康旅游。

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整合优势医疗资源、中医药等特色养生保健资源、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养生和医疗健康旅游。

6.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根据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点与方向,以及未来区域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确定各类医疗卫生设施的总体规模及空间布局,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三亚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确保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五、总体定位

将三亚建成海南一流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城市,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

六、规划目标

以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需求为目的,以减少国际性热带病害旅游精品城市为目标,以居民的实际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依据,以合理配置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公平地向全体居民、游客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落脚点,通过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将各种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的医疗机构统一规划、设置和布局,实行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层级清晰、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全、方便可及、分工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层级清晰、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全、方便可及、分工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整合优势医疗资源、中医药等特色养生保健资源、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医疗健康旅游。

七、现状概况

(一)医疗资源

在大三亚旅游圈范围内,三亚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地位显著,与海南其他地区相比,三亚医疗资源相对优质、丰富。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与海口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目前三亚市已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三亚优良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让三亚综合医疗水平提升具有很大优势。

截至2017年,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25家,其中医院28家(综合医院17家、中西医院3家、专科医院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89家,其中卫生院11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3家、社区健康服务站14家、健康服务室(村卫生室)131家、健康服务室(卫生所)30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家。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275张,其中医院床位5118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57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4.75张,技术人员数为5880人,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7.8人。执业(助理)医师总数为2162,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87人。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为4265551人次,平均就诊次数为5.65人次。年入院人数为94812人次,年住院率为12%(数据来源为三亚市卫计委提供)。

现状社区医疗机构共计28家,其中卫生院11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14家,社区健康服务站3家,床位合计187张。其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站)除海棠区新建的4家社区健康服务站,其他均位于中心城区。现状乡村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为村卫生室及卫生所,其中村卫生室161家,卫生所30家,共计161家。

(二)存在问题

1.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

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在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落后,医务人员缺乏,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分工不清,三级医院承担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基层医疗资源闲置,三级医院超负荷运转与基层医疗服务资源利用不足现象并存,不能很好地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2.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尚未承担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的主体功能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站)用地及建筑规模严重不足,医疗设施需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尚未成为承担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的主体,“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尚未真正形成。

3.农村医疗卫生设施综合服务能力不强,设施老旧

基层医疗卫生设施服务能力相对落后,大部分未能担当区域医疗中心角色。一半以上原镇卫生院未达到二级综合医院规模和水平;撤镇设区调整后,部分镇级医院上还未上升为区级医院,基层服务能力相对削弱。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形成合力引发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增长比较迅速,但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设施覆盖程度及服务能力未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4.流动人口多,淡旺季差距大

三亚作为琼南地区医疗中心承担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就医的压力,除本岛南部地区近300万常住人口外,每年可吸引旅游人口上千万、候鸟群近百万,春夏与秋冬淡旺季人口的明显差别给三亚医疗救护、公共卫生保障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5.医疗健康旅游发展不足

三亚是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发展医疗健康旅游,以特色中医养生保健、高端医疗、健康管理、养老康复的优势吸引来自各地的人群是三亚医疗发展迈向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全市目前缺乏国际认证的由社会资本投资举办的高端医疗卫生机构等相应的设施建设,是我市医疗旅游发展的一大障碍。

八、规划思路

1.城乡统筹、均等普惠

全市一盘棋整合医疗卫生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2.综专结合、中西并重

做强综合医院,健全专科医院,重视中医发展,保证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及资源配置。

3.分级医疗、双向转诊

完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体系,做到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危重急症和疑难病在城市医院诊疗。

4.公立主导、多元办医

公立与民营医疗机构同比增长,坚持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民营机构向“高端化、特色化、大专科、小综合”方向补位、错位发展。结合三亚环境资源,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发展医疗健康旅游。

九、总体空间布局

总体空间布局为:“三中心”、“两组团”

海南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中心:三亚市中心城区内医疗服务机构集中,综合服务能力较强,服务水平较高。规划拟提高总量水平,通过增加资源,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突出专科特色,发展健康养老,构建海南区域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中心。

医疗健康旅游中心:以海棠湾国家海岸为依托,发展医疗+健康+旅游的高端医疗健康旅游中心。

西部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在崖州区建设医疗卫生服务副中心,加强大型综合医院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城市西部地区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

医疗健康旅游组团。依托半岭温泉良好自然环境资源,发展半岭医疗健康旅游组团,建设半岭温泉健康产业园。

北部医养服务组团:在高峰-南岛片区、育才生态区形成北部医养服务组团,服务北部山区及满足康体养老需求。

十、具体布局分区

全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分为三个策略分区,分别为优化完善区、重点建设区、调整完善区。

(一)优化提升区:中心城区。整合现有医疗资源,优化布局结构,统筹协调医疗机构布点。

一是根据人口发展规模与分布,重点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对现有规模不达标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改扩建、合并;加强社区医养结合建设。

二是逐步向外围地区迁移用地紧张的医疗卫生机构,置换部分原用地用于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或专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

(二)重点建设区:包括海棠片区、崖州片区、天涯片区、半岭片区。采取适宜政策促进发展,重点增加设置相应规模的医疗机构,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区域医疗综合服务能力,提供医疗健康建设水平。加强建设医疗健康旅游设施,医疗养老设施,做好健康三亚的硬件基础。

(三)调整完善区:根根据人口发展规模与分布,重点加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卫生院、村健康服务室建设,提高基层服务质量。依托自然环境资源发展医疗健康养老设施。

十一、机构、床位总量设置

随着三亚市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新城区、旧城区建设加速推进,要求医疗机构布局作出相应的调整,并注重基层医疗机构网点的合理设置。同时,随着三亚市人口总量的增加,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疾病谱的改变,疾病负担不断加重,要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我市医疗辐射能力不断增强,重点发展医疗+健康+旅游产业,来三亚就医人数将大幅上升,需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将三亚建设成为辐射海南地区,影响全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按照“合理规模,适度超前”的原则,规划公立医疗机构(不含军办)7710张床位(包含医养结合床位)。其中规划全市公立医院总数13家,床位5450张;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34家,床位2260张(含医养结合护理型床位)。每千人常住人口病床数8张配置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设施。

同时形成公立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疗机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规划全市社会办医院总数27家,总床位数约3743张(含医养结合护理型床位)。

十二、医院

全市规划综合医院17家(包含公办、军办、社会办),床位数6800张;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4家,床位数1368张;专科医院21家,床位数2205张。医院总床位数10373张。

(一)综合医院

以三级综合医院建立市级医疗体系,二级综合医院为建立区级医疗体系,着力推进中心城区的优质医疗资源向城市新区、医疗资源薄弱地区辐射。通过多种形式加快推进海棠区和崖州区,高峰南岛片区医院建设。调整优化全市三级综合医院布局,设置3+1+2所三级综合医院,提升全市医疗服务水平。规划全市综合医院总数17家,总床位数6800张。

三级综合医院

“3”为三家公立三级综合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三亚市人民医院分院,三亚市人民医院抱坡院区。

“1”为一家军办三级综合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301医院海南分院)。

“2”为两家社会办三级综合医院,三亚哈尔滨医科大学鸿森医院

二级综合医院

本次规划二级公立医院有6家。其中规划保留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解放军四二五医院、三亚华侨医院。

通过整合资源以改扩建、新建、提升形式将高峰医院、藤桥医院、育才医院3家医院提升为二级综合医院

一级综合医院

本次规划不再规划新建一级综合医院,保留5家一级医院,其中吉阳区3家分别为三亚监狱医院、三亚学院医院、三亚榆和医院。三亚学院医院结合三亚学院服务中心改扩建,天涯区2家分别为三亚泽瑞医院、三亚杏林医院。

(二)中医医院

完善以市中医医院、综合医院特色中医科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科室、诊室、社会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规划全市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总数4家,总床位数约1368张。

规划保留2家,分别为三亚阳光济世中西医结合医院、三亚益善丽禾中医医院

改扩建1家,三亚市中医院,由现状500张床位规划设置850张,规划用地规模6.49公顷。

新建1家,海坡中医院,规划设置430张床位

(三)专科医院

专科医院分独立设置和综合医院挂牌附设两种设置模式。规划全市专科医院总数21家,总床位数约2205张。

规划保留7家

规划新建14家,其中办公专科医院3家,规划搬迁新建三亚市妇幼保健院于荔枝沟片区,挂牌儿童医院、妇产科医院。由现状100张床位规划设置500张。新建南部精神卫生中心拟选址于高峰片区,规划设置600张床位。采取院中院的形式将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病区改造建设成为三亚市传染病医院、设置床位为100张。

十三、基层医疗卫生设施

(一)社区级医疗卫生设施

完善社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硬件水平,提高服务能力。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按照社区所辖范围、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等要点综合考虑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原则上每3万-5万人口或多个社区居委会所辖范围设置1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常住人口超过10万的应按人口数增加布局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新区建设必须安排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设用地。根据服务半径、人口因素,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区域,按适度便捷方式可设置若干个社区健康服务站,原则上服务1个社区居委会范围或0.6-1.2万人口。结合15分钟城市健康服务圈,约1250米范围内,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设施,即需配置一间社区健康服务站或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现状保留1家,现状扩建1家,规划改建2家,规划迁建1家,规划新增21家,共计26家;规划床位

社区健康服务站现状保留5家,规划新增18家,共计24家;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用地面积不低于2500平方米。旧城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先满足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设用地要求,建设用地未满足要求情况下,工作用房面积不少于2500平方米。

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将养老机构和中心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结合人口老龄化,发展医养结合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有建设条件的服务中心,按医养结合模式建设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用地面积不低于5000平方米,可根据住院病床规模确定工作用房面积,但不低于5000平方米。社区健康服务站工作用房可根据小区建设安排工作用房或建设用地,且工作面积不低于400平方米。已批小区项目中,医疗卫生用房面积达220平方米左右,可作为本次配建规划社区健康服务站。

(二)乡村级医疗卫生设施

乡村级医疗卫生设施是在未城市化的区域,即为乡村地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卫设施。其主要包括卫生院、村健康服务室(原村卫生室)。其中结合三亚市撤镇设区的特殊情况,三亚市卫生院正逐步城市化,即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靠拢,故本次规划乡村级医疗卫生设施以村健康服务室为主。

1.卫生院

卫生院承接社区与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在撤镇设区背景下,逐步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发展,结合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发展社区医养结合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同时兼具周边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现有卫生院建制保留,结合三亚撤镇设区,原则上不再新建卫生院。现状卫生院加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功能,现有卫生院用地、工作用房可根据区域规划要求置换使用。

规划全市卫生院现状保留6家,规划迁建1家,规划改建1家;

现状卫生院结合实际情况,可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按照服务人口数量、服务半径和医院的距离等合理设置,集中体现服务为主的理念和发展思路。卫生院工作房用房不低于3000平方米,设住院病床。卫生院均按医养结合模式建设,用地面积不低于5000平方米,可根据住院病床规模确定工作用房面积,但不低于5000平方米。

2.村健康服务室

完善乡村医疗卫生系统,结合各自然村人口分布及地理空间分散的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健康服务室。切实改善农村基本卫生服务条件,完善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从基层实现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原则上保证每个村委会、农场连队设1个健康服务室。在此原则上,结合三亚市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原则:本次规划结合城镇化发展与三亚市棚户区改造,位于该发展改造范围内的健康服务室,综合考虑周边社区情况,合理拆除,设置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或社区健康服务站。根据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约2500米范围内的自然村可共用一个健康服务室。

规划全市村健康服务室112家,其中规划保留99家,规划新建13家。规划调整取消58家。




根据村健康服务室服务的自身村庄及辐射的周边村落人口规模情况,结合健康服务室内部的功能配置,即满足健康服务室基本单元构成,各村庄结合实际情况配置不同层次的村级医疗卫生设施,分为保障型和标准型两种类型。




十四、专业公共卫生设施

(一)妇幼保健设施

三亚市将逐步建立起以市妇幼保健院为龙头、各区卫生院妇幼保健机构为骨干,城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妇幼保健服务网络。新建三亚市妇幼保健院作为琼南地区各市县妇女儿童和国内外游客提供不同层次和方式的医疗保健服务。

一是要加强“龙头”建设。根据区域妇幼保健服务体系现状,合理布局妇幼保健机构,三亚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规划选址新建三亚市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医院),按照市三级医院设置。是一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地级市妇幼保健院,将弥补三亚市在医疗保健服务上的不足。

二是加强“枢纽”建设。区卫生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作为妇幼保健“枢纽”,要设立妇幼保健科,配备专职保健人员,负责辖区内妇幼保健工作。

(二)疾病预防控制设施

三亚市建立三级疾病控制网络体系,逐步形成由三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行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预防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着力加强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以满足三亚市疾病预防控制的功能需求。

新建三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划总用地面积10578㎡,总建筑面积为15680㎡。建立起具备一定规模的先进系统性工程,充分完善多种疾病预防控制功能,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下属三亚市结核病防治所、三亚市麻风病防治中心的急求网络体系,资源合理配置。以保证三亚市结核病防治所、三亚市麻风病防治中心为各行政区疾病预防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新建市传染病院,规划于海南省第三人民院,以院中院形式,按传染病收治标准科学设计,规划床位100张。

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传染病门诊。二级以上医院建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诊和病人留观区,严格做好病人管理、消毒隔离、医务人员防护等工作。同时,加强肠道门诊、肝炎门诊等其他传染病专用门诊的建设和管理,做到对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卫生监督设施

三亚市建立起以市卫生监督所为主体、区机构卫生监督协管员为支撑、基层医疗卫生监督信息员为补充覆盖全市的信息通畅、反应迅速、监管有力的三级基层卫生监督网络体系。

进一步完善三级卫生监督执法网络建设。完善基层卫生监督网络,按照划片设置原则,在四个区设立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区卫生院开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加强综合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规划全市卫生监督所总数1间。

加强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根据三亚市人口、工作量、服务范围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科学,合理制定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员编制。为加强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在重点加强区卫生监督所建设的同时,将卫生监督工作重心下移。原则上较大乡镇建立派出机构,较小的乡镇派驻卫生监督员,负责乡镇和农村基层的部分卫生监督工作,确保在2020年全面完成三亚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任务。

(四)急救医疗设施

完善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形成以中心指挥调度为核心,各“120”急救网络医院联合的院前急救医疗体系。目前三亚的院前急救为依托型模式,设立急救指挥中心作为全市急救指挥调度,急救人员、救护车、急救设备和经费支出靠医院解决,由政府和医院共同投入运行成本。未来发展建议为独立型模式,设立三亚市紧急救援中心,管理和运行完全单独且具有法人资质的机构,财务独立核算,从受理急救电话到病人送达医院均由急救中心负责调度;三亚市紧急救援中心和三亚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合并职能。

选址新建三亚市医疗紧急救援中心在三亚月川片区,床位50张,承担全市120指挥调度。重点加强院前急救指挥分中心建设,调整和完善院前急救医疗网点布局,以二级以上医院作为全市急救站网络,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卫生院作为急救分站。中心城区急救半径应控制在4公里以内,外围城区急救半径应控制在8公里-10公里。加强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急救网点建设,在急救半径相对较长的地段增设急救站点。加强海棠片区、崖州片区、亚龙湾片区、南山片区、育才、南岛、高峰的急救能力建设。

(五)采供血设施

加强海南省血液中心三亚分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每个区建立固定采血屋采集全血,进一步增设流动献血车固定停靠点。

十五、医疗健康旅游发展规划

以创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为契机,扎实推进医疗健康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推进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园高端医疗板块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建设海棠医疗健康发展区。

以创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推进半岭温泉健康产业园建设,鼓励社会资本中医养生保健、高端医疗、健康管理、养老康复,促进三亚医疗健康旅游发展。

以高峰-南岛、育才的良好自然山地环境为本底,加强医疗设施、养老设施、疗养设施建设,发展高峰-南岛健康疗养区和育才生态健康疗养区。

发展三亚市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三亚国康医院作为医疗+健康的项目点,带动区域的医疗健康旅游服务能力。

十六、近期实施规划

抓住建设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的机遇,全面落实“双十行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区级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站)、村健康服务室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区域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构建“15分钟城市健康服务圈,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全面提升三亚市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强基层补短板推进一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

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布局和有效利用,形成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协调发展的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新秩序,市、区、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十七、规划实施保障

1.加强规划衔接,切实保障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加强规划落实医疗服务设施布点规划,完善医疗设施布局规划纳入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依据。加强与城市功能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做到“多规融合”,统筹全市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对保障基础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要优先保证,已确定为医疗卫生用地性质的地块或已建成的医疗卫生设施原则上不得转作其他用途。新建和现有医疗卫生设施改扩建若涉及对原有控规补充、修改、完善的内容,建议依据本规划按有关程序开展控规编制或修编,保障医疗卫生设施用地需求。

2.明确各级政府与部门职责,合力推进全市医疗卫生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尤其重点保障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和薄弱领域的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各区政府要依据本规划,结合实际,统筹安排近、远期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全市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本规划依法对医疗机构设置进行审批。规划、国土行政部门按照各级各类城乡规划和医疗卫生专项规划的有关要求,落实和预留好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用地,并积极配合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建设相关工作。发展改革行政部门依据本规划对卫生行政部门准入医疗机构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进行立项审批,研究安排政府举办医疗机构建设资金。财政行政部门按照有关政府卫生投入政策对政府举办医疗机构提供经费支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机构。

3.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促进医疗健康旅游发展。

严格控制政府办医疗机构数量和规模,为社会资本办医预留发展空间。制定鼓励和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需要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时,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由社会资本举办。支持社会资本举办新增符合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与用地规划的医疗卫生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和发展具有一定规模与特色的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产业,提供心理咨询、口腔保健、老年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发展高端和特需医疗服务市场,形成民营医疗服务体系与公立医疗服务体系功能和职责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鼓励医疗与健康旅游相结合,发展医疗新型服务行业。

4.建立规划实施评价机制,使医疗卫生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医疗卫生设施应按国家、省和市相关标准进行建设,结合我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医疗卫生用地紧张的实际,可适当放宽建设标准。加强规划实施评价工作,在规划中期,评价规划执行情况,研究解决规划执行中的困难和问题。根据考核评价情况以及社会经济、医疗需求和医疗资源等发展变化情况,对本规划进行修订,使医疗卫生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规划每5年修订一次,报市政府审议后执行。

附:规划图纸

1.市域医院现状分布图

2.市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状布点图

3.市域医疗资源空间结构规划图

4.市域医疗资源空间管制规划图

5.市域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布现状图

6.市域医院布点规划图

7.市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布点图

8.中心城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布点图

9.市域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布点规划图

10.市域医疗健康旅游发展规划图

11.天涯区医疗布点规划图

12.吉阳区医疗布点规划图

13.海棠区医疗布点规划图

14.崖州区医疗布点规划图

15.育才生态区医疗布点规划图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三亚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文域名: 三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政务

主办:三亚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开发维护:三亚市党政综合网络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1400080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4602000029   琼公网安备琼公网安备 46020402000112号